首页 > 二十四史列传 > 第十四章【九世之乱】

我的书架

第十四章【九世之乱】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  
起初夏族是老大,人口众多,商族在安徽亳州附近是个半游牧民族,是小家族,人口比较少,为了土地和食物,两家经常掐架,夏族仗着人多,经常欺负商族,夏族的人杀了不少商族的人,也抢了商的不少女人,这个就是世仇,这个仇要报,当然这个仇也不好报,夏族已经建立了都城,可以抵御外敌,而商族还在外面的世界逐草而栖,过着半游牧的生活。
虽然和夏族比,一个在天上,一个在地下,但是难不住有想法的人,商的族长汤就是个有想法的人,夏朝的末年,商汤采取向周边扩展活动范围,固定土地耕种,倒插门吸收上门女婿等办法吸引人口,商族逐渐强大,控制的人口也多起来,同时夏的首领桀贪图享乐,做事不公,家族内部矛盾不断。
大凡作为家长,都要维护自己和家族的利益,这是人的本性;保护好家族,就是保护好自己,这个是基本常识;一个大家族要维护平衡,就要讲秩序,讲公平;贪图自己的享受,给大家的东西自己私底下米西了,家族里就会有怨言,时间长了,家族就会分崩离析,离被灭掉的一天就不远了。
夏桀就是这样的家长,打仗抢来的东西自己拿好的,还占有公家的东西,这个公家的东西,类似于井田法产生的物品,这个井田法,就是大部分土地是分给每个家庭的,剩下的为公有土地,公有土地上的收获物,就是大家族的财产。
夏桀贪心归贪心,但并不笨,他经常听到自己村上的人加入商汤的村子,人们又老说商汤如何的好,做事如何的公平,从本能上感觉了害怕,也出于嫉妒,就假装邀请商汤来喝酒,商汤不能不来,没办法,弱小就被欺负啊!
商汤到了夏都,就被夏桀关在了夏台(河南省禹县南),在牢里,商汤思考了一下人生,对比了自己和桀的做法,坚定了自己的思想,肯定了自己以前的行为,能让夏桀担心,证明方法正确,往往来自对手的称赞,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。
人的本性是自私的,自私的人是有格局区分的,小格局的人会想着如何霸占隔壁家的小娘子,大格局的人是想要长期维护本家族的利益,大格局的人还要有能力,才能做成事,有格局有能力的那就是伟人,正如毛 一样,是有私心的,这个私心就是要维护好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,为了这个大家庭不被人欺负,为了这个大家庭内部能公平,大家有地种,大家有饭吃,这个就是理想,毛 是有理想的人。
汤也是有理想的人,是有格局的人,也是有能力的人,在被关押的日子里,终于下定决心,理清了思路,要想商族不受欺负,大伙有饭吃,就必须干掉夏桀,于是通过买通牢头,传话给自己家里人,去给商桀送东西,并在牢里表现得非常乖顺,商桀一高兴,就放了商汤。
终于被释放了,北风那个吹,商汤望着夏族的都城,暗下决心:我会回来的!回到家里,汤仔细考虑了行动计划,发现了问题:缺人!打仗是要人去打的,以目前商族的人数去和夏族打,无疑是以卵击石,于是商汤就想办法找人,凡是来的人都给地,给不了地的就给口饭吃,并承诺将来会给很多的土
地,很多家族听说了,都来投奔,商汤的人数越来越多。
战争是需要消耗资源的,资源是要有人去管理,才能积蓄起来,可是商汤看看自己家族的人,就发愁,没有一个可堪大用,大家族都是这个问题,时间长了,就知道吃喝玩乐,不思进取,汤通过观察,选了战俘出身,或者说是外人的伊尹为右相。
伊尹就是个牛人,春秋战国时代,牛人辈出,有战略家、思想家、政治家,无论什么家,都有机会付之于行动,能够知行合一,做不到的,就属于欺名盗世之徒。
伊尹到任后,通过和商汤多次的交换思想,也有了“隆中对”,制定了战略方向,目标:干掉夏桀。
君臣同心,在商汤的支持下,伊尹甩开膀子大干起来,通过大力发展生产,繁衍人口,积聚力量,准备灭夏,山东半岛的各部族首领,为了对抗夏桀,纷纷暗中和成汤联络,要求结盟,立誓共同讨伐夏桀。成汤接受了各部的要求,相约在山东曹县一带召开盟会,这次会上,各部族公推成汤为盟主。
有一天,伊尹向成汤说:"大王,你现在不只是一个商族的首领了,而是天下的盟主,要想打赢商桀,就要有一个能防御敌人,储存物资的都城”。
成汤一听很有道理,就说:"既然建都城,就要合乎建都之义。这建都之义,我想应该有三:一要居高临水,便于生活,既防水患又得水利;二要高大宏伟,便于防守;三要高于天下城池,具有统领天下的风范。
于是伊尹到处察看地形,选择城址,走了很多地方,最后看中了涡水南岸(亳州)的一片地方,这里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,南向朝阳,北临涡水,土地肥沃,气候宜人,又是商族的临近之地,适合商族的风俗民情,经过成汤的允许,在此建起了一座都城。
都城建好后,成汤一看非常高兴,夸赞伊尹:"都城建得很好,你办了一件大事,你还要给都城起个名”。
伊尹日夜琢磨,思来想去,以"亳"字,命名,就是“居所”的意思,成汤一听十分高兴,诏示天下各盟族,定居于亳。从此,成汤就在"亳"这个地方定居下来,不再过半游牧的生活了。
成汤定居亳都之后,按照各盟族的迫切愿望,起兵讨伐夏桀,第一次打垮了夏桀的亲戚葛伯及附近的十多个小国和部落。
为了判断其他部落“九夷之师”对夏桀的态度,伊尹劝说商汤,决定停止对夏桀的贡纳,结果夏桀大怒,“起九夷之师”攻汤。伊尹看到九夷之师还听夏桀的指挥,就献计商汤暂时恢复对夏王朝的贡纳,同时积极准备攻夏。
这时候就用到离间计了,伊尹和商汤就给夏桀的同盟“九夷”送东西,送美女,历数夏桀的不公正,关键是承诺打败了夏桀,就会分到土地,实行五项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;
在商汤和伊尹的不断挑拨下,九夷纷纷表达了中立的原则。
一切准备就绪,只欠东风,大约在公元前1601年(3600年前),伊尹决定再次停止对夏王的贡纳,夏桀虽再次起兵征讨商族,但“九夷之师不起”,在政治和军事上完全陷人孤立无援的困境。
伊尹看到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,于是和商汤策划好,祷告上天,昭告各部落“老天说夏桀不是玩意,要我们去讨伐他,这是上天的旨意,不可违背”,并列出夏桀的几大罪状,商汤立即下令伐夏。
战争是残酷的,更何况你是去摧毁人家的都城,抢人家的地盘,灭人家的族群,夏桀再不是东西,触及了夏族的利益,夏族群起抵御商汤的进攻。
汤在灭掉夏王朝的属国,韦(今河南滑县东南)、顾(今河南范县东南)、昆吾(今河南许昌东部)等小国挥师西进,经过11次的浴血奋战。很快攻占了夏王朝的心腹地区洛阳附近的伊洛平原。
随后商汤简选良车70乘,“必死”6000人,联合各方国的军队,采取战略大迂回,绕道到夏都以西,出其不意,攻其无备,突袭夏都西亳(今河南偃师西)。夏桀仓促应战,西出拒汤, 同商汤军队在鸣条(今河南洛阳附近)一带展开战略决战。在决战中,商汤军队奋勇作战,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,夏桀败退归依于属国三朡(今山东定陶东一带)。商汤发扬速战速决、连续作战的作风,乘胜追击,攻灭了三朡。夏桀穷途末路,率少数残部仓皇逃奔南巢(今安徽寿县南),不久病死在那里,夏王朝宣告灭亡,商汤正式定都于河南郑州,这个战争打来打去就是一群河南人在那里掐架。
鸣条之战则是我国军事历史上一篇辉煌的杰作,它是中国古代通过“伐谋”、“伐交”、“伐兵”、“用间”的全面运用,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。
成汤为了防止夏族的反抗,把夏桀的都城斟寻(河南偃师西部)改为新都,号称西亳,驻重兵镇守,又把夏族从斟寻迁到宋地(商丘南),由商族包围监视,这个就是最早的“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”最早的典故,夏族首领桀不是好领导,夏族整个家族就跟着倒霉。
商朝建立不久,遭遇连年大旱,整整7年,滴雨未落,河水干涸,草木枯死,大地裂开一尺多宽的口子,唉,河南自古就不是鱼米之乡啊!商汤的百姓叫苦连天。
无奈之下,人们求助于神鬼,但是,各种各样的办法都用了,老天仍然滴雨不落。这时,一位巫吏卜了一卦,说:"用人作祭品,老天才会下雨。"汤王长叹一声:"求雨本是为了百姓,怎么能再让百姓去做牺牲品呢?"他思忖一会儿,断然说道:"假如一定要用人来作祭品,就让我来吧“
汤王献身求雨,臣民们为此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典礼。地点在老亳都城外的桑林(今亳州汤陵西二里)。汤王沐浴后,修剪了指甲和头发,身着白色的粗布衣裳,跪在神台前祷告:"天呀,我一个人有罪,不要连累万民,万民有罪,都在我一个人身上,请上天对我这个罪王进行惩罚吧。"接着,由两个巫师搀扶着,登上了高高的柴堆。汤王肃穆站立,闭着眼睛,待正午时分,由巫师点火。参加求雨的人成千上万,他们都跪在柴堆的周围,望着贤王的身影,一个个泪如雨下。点火的时候到了,惊天动地的号角声响了三下,巫师们用火把从四面把柴堆点着。片刻间,浓烟滚滚,烈焰腾空,汤王被裹在烟火之中。就在这时,一阵狂风吹来,霎时间乌云布满天空,紧接着,雷鸣电闪,大雨倾盆而下,泼灭了火焰,浇透了大地。人们欢呼雀跃,把汤王从柴堆上扶下来,唱着赞歌,送他回到王宫。
汤建国后,总结了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又作《汤诰》,要求其手下人勤奋做事,做对老百姓有利的事,否则就要“大罚殛汝”,这个倒不是商汤爱护老百姓,而是一个有远略的政治家的思维,要想维护家族长期的利益,作为管理者就得牺牲小我,克制自己的欲望,毕竟夏族被灭的实例就在眼前。
对那些亡了国的夏族,则仍保留“夏社”,让夏族自己的人去领导他们,是啊,大家本来就是老乡,大家都是亲戚,没法杀光。
汤注意“以宽治民”,因此在位期间,做事公平,家族内级矛盾较为缓和,政权较为稳定,国力也日益强盛。
从最初的游牧部落到定居,商族完成了一个飞跃,原来的家族成员在共同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,逐渐形成了氏族习惯,由其调整社会关系、规范成员行为,部落首领在氏族习惯的基础上设立日常行为规范,维持族内的和谐稳定。
商族占了夏族的都城后,并没有灭掉夏族,于是商族就变成包含商族、夏族在内的大家庭,维持好大家庭的秩序不容易,伊尹就帮助商汤在氏族习惯和祭祀的基础上制定了早期的法规,内容涉及到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司法、教育、宗教、婚姻家庭、伦理道德等许多方面,其基本原则有两条:“亲亲”和“尊尊”。前者的目的在于维护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,后者的目的在于维护整个国家的等级关系,这个不是儒家后来说的意思,没有儒家,也会有这种规范人的行为的法律和法规,就如同美国的《五月花号公约》,这个公约是保护每个人的,再蠢得人都知道,每天打打杀杀不是人过得日子,要想安稳过日子,就得对这种打打杀杀的的行为进行约束。
商汤正式建立了一个国家,这个国家从小山村起步,以氏族为基础,有了早期的宫廷音乐和法律,汤为部落首领17年,建商后称王13年,病死。
当然由于商汤有文字记载,历史就由他说了算,但是考古不是他说了算,考古发现,同商汤时代的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,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部,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的历史,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也无可争辩地证明,7000年前的长江流域已有高度发达的文化,这说明,我们是炎黄的子孙不靠谱,华夏文明是多元素的。
由于夏朝到商朝这段历史缺乏历史证据,还没有办法确定夏族和商族是从哪里来的,这是一个谜。
商汤灭夏后,发现夏桀的盟友“九夷”不牢靠,商王朝就更依赖于血缘的力量,商汤在征夏的过程中征灭了其他部落后,发明了分封制,商汤把自己的一些兄弟叔伯分封到各地,从而使商族直接控制的地区比夏族控制的大了数倍。这样,商朝的统治就比夏朝更有力而且更稳定。
商朝的王位继承制是“父子相传”和“兄终弟及”相结合的继承制度,这两种制度的混用,造成王位继承处于混乱状态。 这一动乱历经仲丁、外壬、河亶甲、祖乙、祖辛、沃甲、祖丁、南庚、阳甲九王,故名“九世之乱”。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,直到盘庚迁殷后才最终结束,但九世之乱使商朝国家衰落,诸侯莫朝。
sitemap